首页 > 财经 > 财富生活

玩泥巴的岁月

2015-03-24 09:41:50 来源: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卢海娟)贫穷的世界里,最不缺少的,就是泥巴。
  泥巴可以种庄稼养活我们的微命,泥巴可以在草木的支撑下站起来化身为庐,给我们遮风挡雨,当然,泥巴也可以像慈祥的祖母相伴我们贫瘠却并不缺少乐趣的童年。
  乡下的房子离不开黄泥,所谓窗台也不过是黄泥上铺一块木板,屋子里到处都会看到裸泥。每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几乎都扶着窗台吃过那里的泥巴。
  我亲眼看到小弟弟扶着窗台摇摇晃晃,塞到嘴里的黄泥被口水和得生机勃勃,涂满了嘴巴和圆嘟嘟的脸,我惊愕不已,飞跑着向母亲报告,母亲忙得一塌糊涂,全不把小弟吃泥巴的事放在心上,还顺便告诉我:“你小的时候,吃的比他还多,哪个小孩没吃过泥巴!”
  吃就吃了吧,彼时我也爱泥巴,准确地说是爱上了颗粒细小的泥沙。我常常带着小弟弟把泥沙捧起来恣意扬洒,因为不懂风的流向,一捧逆风的泥沙便全部飞回来,钻进头发里、衣领里、嘴巴里和眼睛里,迷了眼睛的孩子,只能哭叫着回家找妈妈。
  最先接触的真正与泥巴有关的游戏叫“尿炕”——把细碎的泥沙拢做一堆,中间插一根小木棍,参加游戏的孩子依次从泥堆周围搂一捧沙土。循环进行,土堆越来越小,木棍得不到支撑,摇摇欲坠,此时,谁搂泥沙时让木棍倒下来,谁就被判定为“尿炕”,小伙伴们必然要大叫着嘲笑他一次,仿佛他真的“尿炕”一样。
  过家家是萌娃们爱极了的游戏,乡下的孩子也不例外。只是,乡下的土话称之为“摆菜碟”——贫困的童年里,就算是豁了口的粗瓷碗也不可以拿来当玩具,所有的玩具都来自泥土:细沙是米饭,稀泥是羹汤,土丘为桌子,中间稍凹的石片为碗为盘,再采几棵野草,捉两只蜻蜓,也就有肉有菜了。几个孩子相互分派了角色,各做各的事情。
  “摆菜碟”的游戏一玩就是大半天,直玩得满头满脸的尘,衣服裤子上全都是灰土。大人见了,就算不被暴打一顿,也得被大骂一番。但那些尘饭涂羹的乐趣,没有玩过泥土的人,永远都体会不到。
  男孩子们最喜欢的,还是河边的泥巴。每到夏天,他们就把自己脱得赤条条,整天流连在小河边。扎猛子,搂狗刨,站在河边的土丘上往河里跳。有时洗得冷了,就齐刷刷蹲在河边挖弯弯曲曲的地道,或是筑一个养鱼池,垒一座想象中的小房子。那细软的泥巴是“扶不上墙”的,孩子们用手拍了又拍,拍得满身满脸的泥点子,正干得高兴,不想爱恶作剧的孩子偷偷侵入,一脚踏过来,你踢了我的地道,我踩了你的池塘,出坏主意的孩子得意地哈哈狂笑,极为用心的孩子气得哇哇大哭,推推搡搡中,大家全都稀泥满身,污浊满脸,索性把那细软的黑泥涂满全身,变一个黑小孩做足各种鬼脸之后,大家相继爬上最高的土丘,纵身跳入清澈的小河。
  河边上,最受男孩子欢迎的还有“摔炮”的游戏。揪一团和好的泥巴,揉匀了,团成一个球。把泥球中间部分掏出来,一直掏成碗状,再仔细地把“碗底”捏得很薄很薄,把“碗口”四周捏得平齐。
  “泥碗”做好了,小心托在手心上。找一块表面平整光滑的石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翻转手掌,使得“碗口”朝下,“泥碗”猛力扣向石板,此时只听“啪”的一声,薄薄的“碗”底早被爆的泥星飞溅。
  “放炮喽——”伙伴们跳着脚齐声助威。也有用力用得偏了,或是“泥碗”做得不够精致,只听得喑哑地“噗”的一声——这是个哑巴炮,是个臭子。但小伙伴们仍然会哈哈大笑。
  每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都曾经这样相伴泥土,沿着泥泞的路摸爬滚打,一路蹀躞地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