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广东兴宁大兴煤矿“8·7”特大透水事故抢险救援指挥部宣布:放弃救援,被困井下的123名矿工全部遇难。据此前媒体报道,大兴煤矿“8·7”透水矿难发生之前,一些矿工害怕矿井上的一个水库对安全构成威胁,因而不敢下井,为此,煤矿负责人请有关专家进行了“论证”,结果专家认为不构成威胁,于是矿工们放心下井,没想到一场灭顶之灾随即来临。
又是一场被证明是错误的专家论证。这让人想起前不久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圆明园防渗工程,它事先也是经过专家论证的呀,怎么后来就被另一场更为严肃的专家论证所否定了呢?
碰巧,我刚到外地参加一个办案机关的“理论研讨会”,该院领导介绍了他们已试行两年的一些改革措施,并告诉我他们在推行这些改革措施前曾到北京请权威专家进行过论证,受到专家的高度好评。但遗憾的是,一线办案人员却并不这么认为,相反,他们觉得许多做法在实际中行不通,还说,如果这些专家在论证时能深入到一线,听听他们的意见,也许观点就不一样了。
如今各行各业都流行专家论证,但不可否认的是,形形色色的专家论证也暴露出了一些亟待引起重视的问题:
首先,有的专家论证走过场。组织者不是出于对专业知识的尊重,真心实意地想搞出一个客观公正的论证意见来,而是为了打专家牌,另有企图,如取得许可证、吸引消费者、扭转不利于自己的事态发展方向,等等。这样的组织者表面上对专家客客气气,实际上只不过在利用专家而已,他们不提供全面的材料,介绍情况带有很强的倾向性和片面性,想方设法误导专家。
其次,一些专家见利忘义,没有原则。一旦邀请方付出可观的“论证费”,并提供优良的招待,就顺着对方的思路说话,只说好听的,不发表批评、质疑或者否定性意见。有的专家虽然名气大,但并不是对每个领域都有研究,却仍然是每请必到;有的专家本来就忙,事先来不及看材料,会上匆匆发表意见;甚至还有的专家干脆就“赶饭”,到一个地方会已开完,本人并没有参与讨论,也签名、领钱、吃饭。
再次,即使专家论证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是认真的,目前的专家论证形式也很难说是科学的。由于是单方面组织的,组织者本身又有利害关系,很难超脱;专家们缺乏必要的调查研究,也听不到另一方的不同声音,容易偏听偏信;对于科学论证所要求的一些起码程序和方法,许多论证都流于形式,甚至连形式也没有,致使一些论证结论粗糙低劣。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社会,离不开专家,经历过蛮干的教训,我们这个有着尊重知识的优良传统的社会,如今更加重视专家、相信专家甚至迷信专家;在许多领域,专业人才还严重不足,不得不经常依赖于社会上的专家。在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中国的专家们自然成为香饽饽,成为被各方利益争夺的对象,拥有别人所无法替代的话语权。正因此,需要对几乎已泛滥成灾的专家论证进行规范,包括建立由相对超脱的专业机构来承接这类论证,论证要实行公开听证等。
与此同时,也奉劝各行各业的专家们要珍惜自己的“羽毛”,做社会的良心。对于那些不负责任、不讲原则的所谓专家,要用社会伦理、学术道德乃至国家法纪的力量去约束和制止他们,防止其助纣为虐,酿成恶果。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