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文超 王永红 李百朝 刘郸宏
丹凤县立足地域生态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围绕创建“文化旅游名县”目标,积极抢抓新一轮开发竞赛的“制高点”,促使旅游产业逐步步入佳境。据统计,去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5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亿元,占第三产业收入的16%。今年上半年已完成旅游接待36.3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1.1%和115.6%。
丹凤县城所在地龙驹寨自古是北通秦晋、南连吴楚,水趋襄汉、陆入关辅的著名水旱码头,素有古都长安门户之说。沿312国道一线是昔日“六百里商于古道”,自西向东串珠状分布着棣花镇宋金分界标志二郎庙、商镇四皓古陵及碑林园、古城商鞅封邑遗址、龙驹古寨老街及十二大会馆群、铁峪铺龙台观及黄龙洞、武关古城遗址及秦楚分界墙遗迹等一大批人文景观和名胜古迹。全县12处景观被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被列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4处被载入《中国名胜辞典》。
随着宁西铁路和沪陕高速的开通,丹凤丰厚的文化历史和生态资源优势日趋显现,给丹凤旅游业赋予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00年从北京招商引资落户丹凤的陕西丹江世纪漂流有限公司,先后投资4500多万元,打造“丹江漂流”旅游品牌。在昔日徐霞客登舟处建起上码头及多功能接待大厅和三星级旅游酒店,在下游码头建起度假村,配套开发了龙头山景区观光、“丹水情韵实景演绎”、民族风情篝火晚会等项目,形成了集旅游、娱乐、购物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为了着力培育丹江漂流“中国西北第一漂”这一知名品牌,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县委、县政府积极为企业做“嫁衣”,坚持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理念,以上码头为中心,实施集旅游、城建、防洪等功能为一体的“一堤三路二桥”重点项目建设工程,为丹凤旅游产业开发升级晋档构筑起一块“跳台”。随后于2005年秋季成功举办了首届“文化旅游节”,使以丹江漂流为品牌的丹凤旅游业进一步升温。2006年7月,丹江漂流项目参加首届中国旅游精品推广峰会,力压群雄从300余家漂流项目中脱颖而出,被高票通过授予“中国最佳漂流胜地”和“中国最佳度假胜地”称号。2007年,丹江漂流成功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近年来,为了给丹江漂流选好“配角”,县上陆续着手规划开发凤冠山风景区、商山森林公园、商山四皓碑林园、贾平凹文学艺术苑等项目。县上提出打造“中国西北第一漂”(丹江漂流)、“西部第一古寨”(龙驹寨)、“华夏归隐养生第一山”(商山)、中国古代改革第一试点城(商鞅邑城)、“中国秦岭第一石窟群”(凤冠山石窟)、“三秦第一关”(武关)等“六个第一”,奋力争创“三个国家级公园”(丹江湿地公园、商山森林公园、水利风景区),以打造、树起“秦风楚韵、魅力丹凤”幡旗的旅游产业航母。历经数年,凤冠山景区开发已成为该县旅游业的第二大“亮点”。景区开发的“十二洞窟”和50余处摩崖石刻等景观特色鲜明、颇有看点,已初步打造出“中国秦岭第一石窟群”品牌。县上投资2000余万元,先后建成了万湾梅园新村、商山风情园、椒树洼度假村、月亮湾、资峪沟、马蜂沟、黄龙洞等七大农家乐集群点,形成了饮食、休闲、旅游、娱乐一条龙的服务体系。今年来,为了重现昔日“水旱码头、商贾云集”盛景,该县委托陕西省旅游设计院精心编制了《龙驹古寨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和项目可研,着力打造以县城老街为核心、以丹江为纽带、辐射带动龙驹、商镇、棣花“三大板块”的龙驹古寨大旅游区。按照“政府引导扶持、重点景区牵头、市场化运作、全方位推进”的思路,组建了“陕西丹凤朝阳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并注册成立了旅行社,积极开发一日游、两日游精品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