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胡根 贺学华)冬至前后,秦岭深处的丹凤县迎来了一年来最冷的时节,气温降到摄氏零度以下。然而,勤劳勇敢的丹凤人既没有因“世界未日”的传言而迷惑,也没有因为隆冬的严寒而放慢前进的脚步,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乘着十八大精神的东风,做好2012年的完美收关,奏响跨越发展的最强音,意气风发迈向2013年。丹江两岸和流岭、蟒岭深山,到处是一片“冬忙”的火热景象:留仙坪丹景路改扩建工程现场,铲车、碾压机在忙碌穿梭;县城东河华茂公司的职工正在加班生产,他们制造的“商凤”牌肉鸡产品整车整车的运往西安;竹林关江北移民搬迁安置点,一期400余户搬迁群众正在加紧搞装修,准备在新家过大年……
创新理念,经济发展思路清
思路决定出路。今年四月份,新到丹凤任职的县委书记程诗有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指出:丹凤经济总量小,一产占比大、二产规模小、三产无主导,要缩小差距,就必须快增长、实现大跨越。县委、县政府按照中省市预调微调保增长的各项政策,结合实施“十二五”规划和推进商丹一体化目标,确立了实施“四大战略”(生态立县、工业强县、产业兴县、旅游活县)、建设“四大重点区域”(龙驹寨现代服务业发展区、商镇工业精深加工区、棣花文化旅游开发区、竹林关生态宜居示范区)的发展新思路,各行各业按照发展思路调整发展规划,合理布局建设项目,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县上在四大重点区域推进中实行县级四套班子“一把手”直接挂帅督办,县委、县政府各副职任工作处长的包抓机制,加强对重点工作的研究部署、协调指导、督促检查和考核奖惩,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预计到12月底,全县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等重要指标可超额完成。
项目支撑,富民强县基础实
丹凤县坚持把扩大投资作为保增长的首要任务,筹集项目前期费用1500万元,深化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丹景路改造等11个项目提前开工建设。大力整治投资环境,138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开工在建126个,22个市级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商镇丹江综合治理、污水处理厂、县医院住院大楼等102个项目竣工。11月17日,全省第七次陕南循环发展工作座谈会暨全市“一县一产业”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丹凤举行,华茂公司万吨禽肉熟制品加工和20万吨高效安全饲料生产线项目集中开工,省委书记(原省长)赵正永亲自下达了开工令。开展全民招商,设立1000万元招商资金,公开招聘了10名招商特使、成立了4个驻外招商分局,主动外出深圳、天津等地开展叩门招商活动,建新集团、宝安集团、石羊集团等先后来丹凤洽谈合作,第十六届西洽会签约的17个合同类项目全部开工建设,项目履约率达100%。
产业主导,经济总量扩张大
丹凤县从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入手,扩张经济总量。预算1000万元工业发展资金,商镇工业精深加工区建成工业大道4.2千米,招商引进项目6个,恒大产业园内的3000万套高科技监控设备等四个项目完成征地工作;鑫圣源保温材料、尧柏日产4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及余热发电建成,规模工业产业增速持续位居全市前列。省级华茂农业示范园不断发展壮大,民乐现代农业园区被省政府授予“陕西省现代农业园区”,建成肉鸡小区68个、肉鸡大棚865个、5个万头和60个千头生猪场,全县肉鸡饲养量达5000余万只,生猪饲养量68.56万头。另外,完成良种核桃建园2.5万亩。落实中省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全县新发展私营企业73户,个体经营户336户。主导产业的壮大,为财政增收提供了坚实保障,预计全年财政总收入增长在20%以上。
统筹协调,城乡一体进程快
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城乡一体化作为扩大内需的主阵地,以做精做美城镇、做大做强集镇、做优做特农村为目标,建设美丽丹凤。扎实开展了“城市建设管理年”活动,江滨南路西延、丹江三桥、丹江公园提升改造等10大市政工程竣工投入使用,江岸龙居开发建设顺利;集中开展了“百日治城”活动,县城承载力提高、品位提升,累计1.35万人进城落户。竹林关、龙驹、棣花、商镇四大重点板块开发扎实推进,棣花镇“两街一馆一荷塘”(宋金街、清风街,贾平凹文学艺术馆,千亩荷塘)建设进展顺利,竹林关和商镇被列入市级重点镇建设,推进了商丹一体化。加大新农村建设投资,今年集中连片建设30个新农村示范村,已投入资金1.51亿元,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治理水土流失98平方公里,完成绿化造林3.4万亩,桃花谷被命名为“省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省级园林县城创建通过省市专家团验收,省级卫生县城已通过省政府授牌,省级生态县创建进展顺利。
民生优先,群众幸福指数高
丹凤县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执政之本,把保稳定作为第一责任。今年开工民生重点工程140个,完成投资7.82亿元,竣工项目110个。建成乡镇中心幼儿园8所,全县148所中小学22532名农村义务教育学生享受到营养改善计划,县体育场综合训练馆竣工,残奥健儿党诗蓓在第十四届伦敦残奥会上获得银牌,实现了奥运奖牌“零”的突破。深化公共卫生体制改革,3家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9万人次享受报销。多渠道扩大就业,城镇新增就业1328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6万人,成功创建市级农民工创业示范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6%,待遇领取人员3.4万人3045万元;各类保障性住房竣工5039套,占年任务的173.8%;陕南移民搬迁强力推进,2012年2500户9300人的搬迁安置任务超额完成,其中竹林关江北新区一期工程13栋408套入住,二期工程18栋692套搬迁户主体建成。全省残疾人工作现场会在丹凤召开,在第二十次全省民政工作会上丹凤县被评为“全省民政工作先进县”。全面推行信访“一卡通”和代理代办制,健全“百姓档案”,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党的十八大期间我县无一例赴京进省访,受到市上通报表彰,县信访局长阮建波同志被评为全国信访工作先进个人。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县长郑晓燕信心百倍地说:“2013年,我们将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紧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一体两区’加快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以富民强县、争先进位为目标,扭住重大项目建设和民生改善两大重点,不断提升全县农业产业化、工业循环化、城乡一体化、环境生态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奋力建设‘生态、开放、和谐、奋进’新丹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