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讯(通讯员 江学泰 雷 涛 周银祥 记者 王 涛)李宝荣是商南县富水街人,今年已经72岁了。李宝荣自幼对书画就有了浓厚的兴趣,甚至到了如痴如醉的境界。
童年有个梦想
解放初的时候,因家里贫穷得叮当响,一家人吃了上顿没下顿。8岁的李宝荣还没有上学。爷爷是被村里人称为“大能人”的“土画家”。为了生计,爷爷常到乡下的庙里给人泥塑神像,在庙墙上画“莲花”,画“牡丹”,画“关公背大刀”“哪吒闹海”。李宝荣看爷爷画画,有时给爷爷当下手。
宝荣幼小的心里种下了一个甜甜的梦。后来他上学了,上学是从写字、画画开始的。当然爷爷就是教他学写字学画画的启蒙老师。他每天除了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外,就是躲在自己的小屋里学写字学画画。他上山挖回葛藤根,把葛藤根砸砸,做成一支支“毛笔”,或者用旧棉花絮绑在木棍子上蘸水在地上写字。没有墨水,就用木炭打磨成灰或者用锅底的烟子灰做成墨水。
在坚持中前行
李宝荣初中毕业考上了商洛师范,这是1958年春天的事。两年师范毕业后回到商南,被分派到赵川、试马当教师。1963年,李宝荣参了军,一干就是5个年头。复员后回乡再当教师,半年后被调派到西北地质勘查局713队工作。在风雨兼程的人生路上,无论工作岗位怎样变动,工作环境怎样艰苦,他那颗痴情于书画的梦想始终没有改变。即使每天工作再忙,他也要挤出时间练习写几个字,画几笔画,读读关于书画方面的理论书籍。
为了提高自己的书画基本功和书画素养,李宝荣参加过河南郑州书画院、甘肃兰州书画院的函授学习。只要是知道那里有人办书画展,他总要想办法前去参观学习。有时没钱买车票门票,他只有给人说好话,给人家帮忙打扫卫生。有时没钱买饭吃,没钱住旅社,他就用开水泡方便面,晚上睡在候车室的长条椅上。
有追求就有快乐
步入老年的李宝荣比以前更痴迷于书画了。他说:“我现在有时间来学习研究书画了,虽然自己年岁大了,但喜爱书画艺术的一颗心不会老,激情犹在。”
李宝荣整天独守在自己的书画室里,站在案桌旁,要么写着,要么画着,要么对着自己的作品低头沉思着。他忘记了今天是什么日子,也不关注自己身外的社会生活。他的天地就是小小的书画室,生活和快乐就是写字画画、刻石头。
5月上旬,在商南县首届农民书画展的十几天活动中,李宝荣老人每天坚持在现场接待观众并现场写字作画。李宝荣说:“商南有着浑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农民的书画也要成为商南的一张亮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