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骗税成新型诈骗方式
程恽(化名)是北京一家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的分行经理,对外宣称他能够办理二手房减免税业务。
不久前,程恽负责办理一位购房者的房产证过户手续。接到这笔业务后,程恽伪造了契税和营业税完税凭证,并拿着这些伪造的资料在海淀区建委交易大厅办理了房产证过户手续,领取了房产证。
程恽将房屋过户手续和房产证交给购房者,并收取购房者支付的契税和营业税款13万余元。事后,购房者发现程恽提供的营业税发票是伪造时,向警方报案。
“这类案件是一种新型的涉房诈骗类型。”海淀区检察院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不法分子之所以能够得逞,一方面是因为相关职能部门在受理房产过户等业务时,对申请人提供的各类证件、材料审查流于形式,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另一个原因在于,房地产中介公司对员工缺乏有效监管,为中介公司员工利用其身份、工作条件和公司资源骗取客户税款、购房款等提供了便利。
调查
房屋交易市场监管缺位导致诈骗多发
本网记者杜晓 本网见习记者 任雪 本网通讯员 黄福涛 董晓华
作为房屋中介公司工作人员的贾齐(化名)近来伙同他人通过伪造房产证、身份证出租他人房屋骗取租金,经查实的竟有14起之多。最多的时候,贾齐一天能得手三次,每次骗取的金额都不低于4000元。
“贾齐之所以能够屡屡诈骗得手,是因为房屋交易、租赁市场还不规范。”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也是涉房诈骗层出不穷的重要原因。
中介“垄断”市场管理松散
据记者调查,目前,房屋交易、租赁中介公司几乎垄断了北京的整个房屋交易租赁市场,而且这些房屋租赁、交易信息为少数几家企业所掌握。“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是涉房诈骗频发的一大原因。”朝阳区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说。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房屋中介公司预先在网络上屏蔽各种出租房屋的信息,然后由他们与出租人联系。由于出租信息不能被真正的承租人看到,所以出租人被迫委托中介公司代为租赁,这样出租人只能降低租价,而承租人也必须向房屋中介公司支付中介费用,房屋中介公司强行中断了出租人与承租人的联系,强行介入,人为提高了房屋租赁的成本。”朝阳区检察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不仅如此,中介公司还通过在合同中附加条款,限制客户获取信息的渠道,比如在交易或租赁合同中增加限制客户与房主联系的条款等,这也导致了客户难以获得预购、欲租的房屋产权情况等信息。
在垄断市场信息的基础上,房屋中介公司又缺乏对员工的监管,无疑增大了涉房诈骗案件的发案几率。
朝阳区检察院经调查发现,房屋交易、租赁市场的从业人员多为业务员,公司管理松散;以业务计薪酬、无特殊技能要求等行业特点导致了从业人员鱼龙混杂,流动频繁。这种松散的管理,为一些不法分子牟取不义之财提供了机会,其中主要是中介公司人员辞职后再冒充该公司中介人员实施诈骗,另外也有正在房屋中介公司工作的职员,利用职权“监守自盗”,然后携款潜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