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会》上市,陈玥正在香港实习,等她看到新书的时候,已经从香港回来了。中国青年出版社做的装帧设计特别漂亮,既包含了青春的意思,又有一种古典的味道。陈玥自己又翻过一遍书,觉得有些文字还是很幼稚的,要是有机会再版,修改后可能会更好一些。不过再幼稚也是自标所见,特立独出,是自己的一脉心香,她毕竟在逐渐接近一个梦想——用文字表现真正的自己。陈玥此刻觉得再苦再累也值了。假如不想着去出书,也许她的大学生活就平平淡淡地过去了。
香港实习
陈玥写作《初会》的疲倦尚未彻底恢复,大三生活便进入了尾声。2007年夏天,香港无线电视tvb到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招两个同学去实习,陈玥报名了。报名要求有简历和一分钟自我介绍的拍摄。这是陈玥第一次写简历,开始完全不懂得该写些什么,于是就在网上搜集各种模版,反复修改后又请同学琢磨。一分钟自我介绍的拍摄更是费心,要想办法在短时间内把自己的特长、自己对新闻的理念表现出来,适当地推销自己而又不能让对方觉得是在自夸。幸运的是,陈玥被选中了。
2007年7月,陈玥乘飞机到了香港,在无线电视新闻部实习两个月。之前没有仔细了解,到香港后才发现大多数港人都说粤语,尤其在采访的时候。当时陈玥几乎一句粤语也不懂,真后悔准备工作没做好。同屋的一个姐姐建议她多看当地的节目,指导他们的校长建议她每次出去采访主动些,找一些会说普通话的人采访。开始陈玥只能让一起去的懂粤语的同学给她当“翻译”,等到两个月快结束时,陈玥就基本能听得懂了。
在tvb作每日新闻的时候,陈玥写稿的时间并不多,最主要的是做出镜记者。第一次在主播室看自己的样子出现在tvb的电视上,陈玥兴奋得“花枝颤抖”。国内的电视台大都不放心实习记者出镜,而香港的传媒则不同:实习记者可以去配音,可以去做新闻,也可以自己做出镜记者。做出镜记者时,陈玥的声音有点孩子气,光配音就练习了好多天。后来每天做一些相关的练习,训练在镜头前的表现力,既要自然大方又要有亲和力,同时还要配上一些合适的肢体语言。当时香港天气特别热,太阳一出来,地上就像下了火,而做出镜记者要在太阳底下一动不动地站几十分钟。有一次,陈玥在一个天桥上作出镜介绍,当时阳光很不均匀,摄像师要用遮光版不断地调整光线。为了脸上光线柔和自然,陈玥站着丝毫不敢动。好不容易光线调好了,不巧风来了,头发吹乱了,又要整理头发,重新开始。等到陈玥说第三遍的时候,她感觉自己浑身都不听使唤了,脑子全是一团乱麻。幸好第三遍过关了,她赶快跑到阴影处。不过也只是休息一两分钟,就要赶快拎起重重的三角架赶往另一个现场。
累是累,在香港实习,陈玥学到了很多东西。那里各个媒体之间虽然竞争很激烈,但采访时非常友好,得到的信息都是相互交流的,关键看你怎么选择角度,怎么写。电视新闻短短的一分多钟,一般都要包括1~2个采访,一个出镜介绍,包含着极大的信息量。要不是去了香港,陈玥简直无法想象一分钟还能包含这么多的信息点,新闻稿真的可以精练到这样的程度。在香港的新闻实践,让陈玥原本很书生气的新闻理念彻底翻新了一遍。
追梦无止境
从香港实习回来,陈玥刚想回家好好轻松一下,免试推研又到了眼前。陈玥根本没料到,一切来得这么快,她还没来得及仔细思考自己的将来,现实就逼她立马做出决断:到底该读什么专业?是应该去保研,还是工作几年等明确自己究竟想干什么以后再读研?抉择是痛苦的,陈玥觉得每种选择都有利有弊。时间太紧,人不能总是这么糊涂和犹豫,她觉得自己更需要进一步的学习,于是下定决心,全心全意准备免试推研的各种材料和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