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清平 王荣金 李 国
近年来,山阳县深入开展“各民族群众、信教与不信教群众同奔小康共建和谐服务年”活动,全面提升了民族宗教工作水平,加快了少数民族群众和信教群众致富奔小康步伐,为构建和谐山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该县在回民和信教群众聚居的漫川关镇举行了“各民族群众、信教与不信教群众同奔小康共建和谐服务年”活动启动仪式,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发出了共建倡议,积极协调组织相关职能部门深入开展“组建一支服务队、举办一次‘三下乡’活动、联系实施一批重点项目、举办一次现场交流会和一次研讨会、树立一批共建典型”的活动,在党外干部、政协委员中抽调160名专业技术人员组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项目建设和光彩事业行动等7个服务队,深入少数民族群众和信教群众聚居村组,扎实开展服务活动。县统战系统广泛开展了“引进一个项目、提一条合理建议、推广一项实用技术、参与一项专项调研、创一项特色工作”的活动,目前已收集合理化建议100余条,开展实用技术培训6500多人(次)。台湾台塑集团、西安宏府集团等多家企业参与该项活动,“同奔小康共建和谐”活动已成为山阳统战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一大亮点。
在活动开展中,县统战、宗教有关部门和各乡镇注重“共建”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杨地镇在外务工的民营企业家刘保明为家乡捐资42.18万元修通了该镇金盆村通村水泥路,2007年他光荣地当选为县十六届人大代表。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共涌现出“共建”先进典型1100个。同时,通过广泛动员、牵线搭桥,搭建回报桑梓、反哺农业平台等有效途径,充分调动发挥了相关职能部门和一大批民营企业家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积极投身到服务年活动中,形成了强大合力。县商会副主席、奥科粉体公司总经理张世双积极争取资金140万元,为天桥乡修建了通村水泥路;针对去年“7·29”特大暴雨灾害使全县不少群众受灾的情况,11月27日至28日,县政协、县委统战部、县工商局等单位联合开展了“光彩之星灾区行”主题活动,活动中,陕西三秦建设集团总公司等12家民营企业和县佛教协会共捐款捐物达9.3万余元,使261户受灾群众受益;县服务年活动领导小组积极协调县级部门为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聚居地区办实事、办好事,县扶贫开发局投资18.5万元为葛条乡龙山河村拉通了自来水,修通了8公里通村公路;县农业部门在天主教民聚居区王庄、葛条等乡镇推广地膜玉米1100亩,此项技术使亩均增产150公斤,可使当地群众增收30余万元。该县还制定了服务年活动包抓联动机制,各乡镇、各相关部门和宗教团体,紧紧围绕各自的目标任务,定期研究和分析工作形势,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做到思想认识、精力投入、组织力量、资金倾斜、责任明确、措施落实六到位,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党员干部、宗教界人士主动作为、积极响应,全县群众广泛参与的强大合力。
该县在少数民族群众和信教群众中广泛开展了“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十星级文明户”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有31个少数民族群众和信教群众聚集的村被评为文明村,1050户少数民族群众和信教群众户被评为“十星级文明户”。特别是一批少数民族群众和信教群众破除了“多子多福”的旧观念,形成了“少生快富”的新风尚,促进了农村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健康发展。坚持经常深入少数民族群众和信教群众聚居乡村开展“四下乡”活动,全面提高了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通过“温暖工程李兆基基金百县百万农民培训项目”举办培训班4期,培训1700人;由科技、农口等部门组成的科技服务队,巡回举办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培训会20余场次,受培训群众达到7600余人次;由卫生和文化工作者组成的文化卫生服务队深入葛条、漫川等乡镇开展了送医、送药、送文化和送科技活动,为农民免费赠送价值1万多元的药品和科普书籍,援建“农家书屋”6个;文艺工作者深入漫川、牛耳川、板岩等乡镇巡回演出28场次,观看群众达1.1万多人次;县法律服务队联合县道教协会举办了法制讲座和道教界居士参加的法律知识考试,增强了农民群众和宗教界人士的法律知识和法制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