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三年行动计划投入的14.4亿元中,所占比例最大的就是工业废水治理和重金属污染防治项目,几乎占到资金量的一半,而在这部分资金中由企业自筹的达到80%,中、省和市、县配套各占10%,企业水污染防治资金能否按照项目要求落实到位成为这次计划成败的关键。
为此,商洛制定了全市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工作考核办法和问责机制,逐级落实责任,将水质目标落实到每一条支流、每一个辖区、每一个断面,把治污措施和防治项目落实到各污染点源、排污单位和具体责任人。今后哪个县区行政区域内出了环境污染事故,就是哪个县区的责任,县区主要领导就得承担责任,接受责任追究。
除此之外,商洛今后要严把新建项目环评、审批、准入关口,杜绝边治理、边上落后项目、边污染的现象发生。改造升级和新建一批水质监测点,监督丹江等主要河流流经各区县的水质情况,凡在本区域内污染加重的,严格落实黄牌警告、考核扣分和行政问责措施,对一年内仍在污染丹江、屡禁不止的企业,依法坚决予以停产、关闭。
让环保从城镇延伸到乡村
在完成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的目标之后,商洛市下一步将目光投向了重点镇和农村社区及新建的工业园区及大型住宅小区,三年内要改变目前“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状态。
三年计划中明确,对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要加快管网建设,提高管网覆盖面和污水收集率。对于重点镇、农村社区和工业园区、大型住宅区,要充分考虑污水管网设施和处理设施,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时,按照“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方式,构建高效有序的农村垃圾处理系统,突出对丹江沿岸小沟渠、支流小溪周边的村庄以及城乡接合部的生活污染进行整治,有效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
农业面源污染也是水源区主要污染因素之一。商洛市的面源污染主要来自于水土流失、化肥流失、农村生活污水及固体废弃物、畜禽养殖污水等方面。为此,商洛把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监测预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在种植方面大力推广配方施肥、化肥深施、施用有机肥等肥料合理使用技术,推广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防止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与此同时,积极普及农村沼气,加快沼气工程建设,推进秸秆、人畜粪便、生活垃圾和污水的资源化利用,努力实现清洁田园、清洁家园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