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讯(记者 王 涛 马泽平 通讯员 高军军)夏访鹃岭村
夏收时节,走进山阳县十里铺镇鹃岭村,处处显露着村美人富的景象:漂亮的小洋楼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河道两边,肥沃的农田里到处是劳作的身影,平坦通达的水泥路串通各户,宽敞整洁的农家庭院不时传来爽朗的笑声。
“你们看到的村子,五六年前还是一个贫困村,4年前的一场水灾更让村子惨不忍睹。”6月10日,鹃岭村村支书苗春义告诉记者。鹃岭村共有11个村民小组2967人,有耕地面积1832亩、林地6560亩。2010年前,鹃岭村到处都是烂泥路,没有任何产业,群众收入低。让人更没想到的是2010年7月23日突如其来的洪水,让村子雪上加霜。“洪水退去,整个村庄房倒屋塌、道路被淹、农田被毁,面目全非,当时老百姓都感到绝望了。”苗春义说,洪灾过后,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村上依托新农村建设,带领村民利用自身的地理优势,在废墟上建堤坝、修房屋、搞经济。
美丽新农村
2012年,鹃岭村被确定为新农村建设重点村,借着这股东风,该村从基础建设开始,先后完成了通村通组路建设、解决了老沟口、杨院组等7个组600多户的吃水问题,新建了漂亮的村级文化广场、办公楼,新安装路灯45盏,在全村实施了“五改三建”工程,使全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并在远离河道的地点选了一块地,按照村上统一规划,群众自建的方式新建移民搬迁点一个。目前,崭新的房子建起来了,群众高高兴兴地搬进了新家。
在该村梨树洼移民小区,记者看到50多户小洋楼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半坡上,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村民汪小明的的家就住在这里,可是在搬到这里之前,王小明的家住在北沟垴上,水电路没有一样能通,门前还被一座大山挡住了去路。搬到这里的汪小明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平日里在附近的砖厂打工挣钱。基础设施条件好了,环境改善了,梨树洼移民小区吸引着曾经入赘外地的小伙又重新回来盖房,也吸引了外村人在此安家。
产业成规模
为了方便外来村民办事,小区还专门建立了一个由两个村党员组成的支部,以协调各自村上的工作,帮助解决小区居民的困难。村上在西北沟建成养羊5000只、养牛300头的畜牧养殖基地,在东北沟建成了1000亩的优质核桃园,南山建成了3000亩的核桃板栗园以及其他经济林带,沿川道形成养鸡4.5万只、养猪2000头的养殖规模,发展各类农产品加工规模化小企业30户、手工作坊50户,力争在未来几年内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供、储、销为一体的综合产业基地。十里铺镇副书记董善平说,鹃岭村长年有外出务工人员800多人,其中不少已成为创业成功人士,镇上正在出台优惠政策吸引这些创业能人回乡投资,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力争将鹃岭村打造成山阳城郊独具一格的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