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超跨越发展看山阳”系列报道之五
商洛日报(徐世旺)一流的农业设施、先进的厂房设备、高效的栽培模式、科学的经营理念、便捷的信息通道,在山阳县,无论是十里铺镇的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漫川观光循环农业园,还是色河现代养殖园、宽坪黄花岭万亩高山有机茶园,都能看到这些现代化园区建设对推动现代农业转型发展、带动农民致富增收的发展态势。目前,山阳县已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8个,完成投资2.16亿元,实现年产值1.77亿元。
依托资源建园区
山阳是一个农业大县,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资源十分丰富。为了进一步做强做优“果、畜、药、茶、特色农产品”五大优势特色产业,县上确立了“一区三带五园”建设思路,确定每年支农投入在上年基础上增长幅度不低于20%,扶贫资金在上年基础上增长幅度不低于8%,县财政每年预算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在1000万元的基础上按财力增长的5%递增农业发展资金,发展产业基地,推动园区建设。
为加快园区建设,山阳县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发展的决定》《关于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若干优惠政策的意见》等扶持政策,按照“山区栽果种药、坡塬林经林牧、川道建园办厂”的发展布局,以建设百万头生猪大县和五千万只肉鸡大县为重点,结合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养殖业。围绕建设六十万亩中药材和百万亩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县,在高寒山区大力发展以核桃林下套种黄芩、柴胡、猪苓为重点的林药间套模式;在中温坡塬区大力发展以林下养鸡、林下套种黄姜为重点的林牧、林经模式;在低热川道区大力发展以林下养鸡、套种魔芋、莲池养鱼为重点的林-经-养模式;在水肥条件较好的河谷川道村大力发展以设施蔬菜、规模养殖、玉米套种魔芋为重点的牧-沼-菜和粮经间套复合种养模式,推动农业产业向规模化、基地化、科技化、标准化发展。围绕建设陕南生态观光、健身养生、休闲体验旅游最佳目的地,以天竺山、月亮洞、漫川古镇、金钱河百里生态长廊“三景一带”为重点,紧贴景区特色,科学规划布局,建设一批休闲观光园、采摘体验园、休闲农庄和休闲农家。到“十二五”末,全县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0个以上,发展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0家以上,特色农产品销售收入超过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00元以上。
园区承载强产业
山阳县坚持用工业思维谋划农业发展,从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科技研发、人才支持等方面优先保障,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机制,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杠杆作用,鼓励招商引资,吸引多种投资主体,推动园企结合、农校合作、农企对接,提升园区化承载能力,延长产业链条。
金川医药产业园就是一个以黄姜皂素提取加工为主的医药园区。该县依托岭南适生黄姜的区位优势,集中连片扶持群众发展黄姜产业,并将原来的金川丰幸公司通过技改扩建、引进高科技人才团队等扶持,开展黄姜生产皂素高污染新工艺、新技术研发,一个黄姜生产皂素高污染世界性难题在山阳成功破解,公司研发出的皂素工业生产技术有望成为全国黄姜生产皂素国家级技术标准。他们先后成立了集皂素生产、饲料加工、畜牧养殖、茶叶种植为一体的园区化聚群,初步形成了“黄姜-淀粉-皂素-淀粉饲料-生猪养殖-沼气-粪变有机肥-茶园黄姜基地”循环产业链,实现了经济、社会效益双赢。
通过大力培育循环农业园、现代养殖园、休闲观光园、食用菌示范园,着力破解产业结构不优、科技含量低、群众增收慢的难题,推动传统农业向特色化开发、产业化推进、园区化承载、品牌化营销的高效生态现代农业转变,着力将“一区五园”打造成创业集中、企业集聚、产业集群的新高地。大力实施园区品牌化战略,针对每个园区的产业聚群,集中培育1-2个名优品牌向省级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迈进。“家金”牌琥珀核桃仁产品获得欧盟食品认证,“博汇”牌食品商标获得省级著名商标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