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禹 爽)父母从相识、相许到后来三十年的相处,“浪漫”一词无从谈起,但在我的认知里,他们的情感才称得上是真正的爱情彼此用三十年的行动诠释了那句古老的爱情誓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祖母有六个儿子,没有女儿,在那个年代,这样的家庭自然是不会被他人小觑的,可也正是这个原因,父亲自懂事起便明白,要想过上好日子只能靠自己,于是,好强的父亲初中毕业后不久便外出打工了。
几年在外的打拼,虽略微有了点积蓄,可不知不觉也到了尴尬的年纪,后在村里媒人的介绍下认识了母亲。第一次见面,两家便互换了东西,这在当时来说,两人的婚事就算是定下了。母亲偶尔会微笑着回忆两人第一次见面的场景:“我那时候觉得很不好意思,一直没敢抬头,所以根本没看清你爸到底长什么样,只是在最后他站起来要走的时候,我才偷看了一眼,只用眼角余光瞧他个头不是很高。”
正如父亲所想的,家里孩子多,祖母自然没有能力为他们置房娶妻,两人盖新房的钱、结婚的钱都是父亲多年外出打工的积蓄。依靠多年在外打拼的知识积累,父亲自己动手画图纸,设计房子结构,小庭院里有花坛,洗澡间是独立的,鸡舍的外形用现在的审美眼光来看,则有点欧式的味道,这样的房子在当时的农村,算得上“豪宅”了。父亲母亲就在这个新房子里结了婚,因为当时家里的经济情况,父亲母亲没有结婚照,唯有的一张两人合影则是结婚证上的二寸照片,两个彼此还不算熟悉的人就这样过起了小日子。
在两人婚后的第二天,水泥工人一早就到家里来要工钱,可是盖房、结婚,父亲所存的积蓄已所剩无几,最后母亲拿出娘家压箱底的钱付了工钱,才算打发工人们离开。按照家乡的风俗,压箱底的钱是要放一个月之后才能用的,倔强的父亲在婚后的第五天,又毅然背起行囊外出打工去了。
几十年的光景,两人一直分工明确,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操持家务,日子虽然苦,日常花销都要仔细记账,唯恐浪费,但在两人的相互扶持下,日子也在一点一点的变好。即便现在的生活宽裕了,父亲母亲也很少有看电影、送玫瑰这种时下流行的浪漫享受,但两人之间的一些习惯与坚持却让我每每想起,都不禁感叹。
母亲的喉咙一直不舒服,要在老家做一个月的治疗,为了不让母亲在烈日下等车,父亲每天早上上班前会把母亲送去诊所,晚上再去接,如果赶上出差回不来,就会拜托亲人朋友去接送。
父亲的肚子容易受凉拉肚子,母亲就陪着四处看医生,打听良方,听说中药的效果好,母亲便每天按时泡药、熬药,早上把饭做好放进保温饭盒里让父亲带着上班,几个月下来从未落下过一天。
母亲过生日,父亲总会给母亲买衣服或者鞋子,但母亲每次都推说不要,父亲知道那是母亲不舍得,就会说些反话跟母亲开玩笑,但最后还是会把东西买回来。
两人约定下午谁到家早谁做饭,但是每天下午下班后,两个人都是不约而同的急着往回赶,只因为父亲想让母亲休息休息,母亲觉得父亲在外面太辛苦……
父母就这样过着平凡的日子,携手走过了三十年,没有所谓的浪漫却处处温馨,不是自由恋爱却处处充满爱,生活就是这点点滴滴的扶持协助组成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就是他们亲情式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