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贤是为抗日才投笔加入青年军的。他先是在空军当伞兵,原本是开赴缅甸作战,只因为日本投降,便随整个部队到东北做接收工作。一天,张出差路过裁缝铺,无意中发现了满面愁容的代小子,那时尽管她只有14岁,却发育得亭亭玉立,俨然如大姑娘一般,于是,两人便开始接触。之后,代小子向张维贤讲述了自己的悲惨遭遇,令张维贤十分同情,从此维贤视代小子为小妹,慢慢地他们相爱了。一天,维贤问代小子,愿不愿意嫁给他?代小子连想都没想就坚定地回答说:“愿意,你走哪儿我跟哪儿。”就这样,没过多长时间,张维贤向王裁缝付了一笔钱后,便从裁缝铺里领走了代小子。因代小子成了王裁缝的义女后已改名王淑贞,她和张维贤结婚后一直用中国名字,直到1984年病故。
王淑贞和张维贤婚后的生活是幸福而甜蜜的,尤其是在王淑贞的心里,她以为从此要过上幸福生活了,却没料到他的丈夫虽名为中国军人,并不是人民的军队。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很快就发动了内战,解放战争又拉开了帷幕,作为妻子,王淑贞在胆战心惊中过日子,直到1949年丈夫的部队被解放军打垮,全国解放,她才放下了心。按照政策,丈夫被遣返回了老家,王淑贞就和美智子、水崎秀子一样,二话没说就随夫来到了商洛山里。
王淑贞回到丹凤的丈夫家后,由于从小就会一手裁缝活,便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家开了个裁缝铺,有活做活,没活就帮丈夫做生意,很快就受到了乡邻们的爱戴。不久,她被介绍到县商业局的服装厂工作,由于技术精湛,工作认真,年年被评为先进,后来还当上了服装厂厂长。不是“三资”企业的中国厂子,却让一个日本籍女人当了厂长,这恐怕在全世界也是前无仅有的稀罕事。
就是这样一个爱生活爱家庭爱工作的异国女性,却早早地去了天国,不得不让人唏嘘不已。
那是1978年12月20日,日本国“朝日新闻”发表的由厚生省提供、日本孤儿联合会发布的“寻人启事”内,有山本代小子的名字与照片,被远在新疆乌鲁木齐的日侨优井美代子发现,美代子与代小子是小时的玩伴,成人后又是好朋友,就将报纸寄给了代小子,激起了她浓浓的思乡之情。尽管父亲“失踪”,母弟早亡,但她还有一个哥哥令她朝夕难忘。接到报纸后,她又委托美代子与东京方面联系,方知老家还有族人。接着美代子夫妇又联系好了去日本探亲的时间,美代子的丈夫姜京中先生专门从新疆来丹凤通知代小子。当姜京中离开丹凤赴西安时,代小子激动不已,她热泪盈眶地喃喃呼叫:“日本——日本——”遂引发了急性脑溢血而住进了医院。
在代小子住院期间,丹凤县政府十分重视,要求县医院全力抢救外,还请求商洛地区医院派出第一流的医生协助,尽管医生作了最大努力,还是没有留住代小子的生命,时年仅51岁。
写完了这段文字,我的心情极为沉重。当我再一次来到凤冠山下代小子的坟茔前,凤冠山艳阳高照,宁静而祥和,代小子的墓地被一片坟茔包围着,环绕在坟茔周围的柏树苍翠而肃穆,墓前有后人为其母立的墓碑,上书“母亲大人王淑贞(山本代小子)之墓”,墓地上未燃尽的香烛和用红纸围成的灯笼十分醒目,足以证明后人对亡者的思念之情。
就在我为墓碑拍照时,一列火车轰鸣而过,于是我想,如果在天有灵的话,代小子的愿望一定能够实现,因为而今的丹凤已不再偏僻,已经成了地球村的一部分,爱好和平是每个人的美好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