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跟着产业走
试马镇低山丘陵多,平地少,基本上是“八山一水一分田”,在最初的发展道路上,发展什么,农民不知道,政府也往往成为观望的最终叹息者。“上级让种什么,乡上就开始让种什么,农民就开始种什么。”试马镇扶贫办主任张惠民介绍,前几年乡间小道上来往的商贩也成为农民发展产业的另一个指向标,小贩们来收购红参了,大家一阵风地开始种植红参,到了第二年红参堆在院子却无人问津,明年小贩们开始收购山茱萸了,大家纷纷在房前屋后种植上了山茱萸树,等到山茱萸结果之时,价钱却跌的不能再跌……一年又一年的跟风,农民们的腰包不仅没有鼓起来,随之当初的那份致富热情也变得干瘪而苦涩。因此不少农民宁愿选择一些不要任何成本负担的政府救济,等靠要思想严重,返贫现象频发。
面对这长期的老大难问题,试马镇党委、政府意识到要让农民真正富起来,就要盘活他们现有的资源,让他们成为自主发展的主体。镇领导班子结合贫困户的现状,帮助其制定发展计划,最主要的是帮助贫困户寻找他们最适合发展的产业。八龙村的雷申前一家5口人,三世同堂。家中无任何产业,家里的经济收入就是靠种植庄稼和儿子在外打零工,儿媳也只能在家带孩子。在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后,试马镇党委书记韩东文根据雷申前的家庭成员构成和劳动力情况,为雷申前选择了养羊项目,又根据当地气候、地理条件为雷申前推荐了布尔山羊品种。韩东文联系相关农牧部门,为雷申前争取政策、资金上的扶持。目前雷申前养的山羊已经达到200余只。“平时大多数时间都是圈养,隔几天会把羊群撵到山上放大半天,我这50多岁的身体完全吃得消。”雷申前说,“这种羊的羊肉好卖,产的小羊羔也很值钱,一年挣个五六万元轻轻松松。”
镇长潘淑琴在百鸡村贫困户曹维德家中得知曹维德一直想科管茶园,但因为没有好的茶苗而把这一计划拖延下来后,潘淑琴当场表态在曹维德下一季栽植茶苗时,为他调运好的茶苗。“这下好了,明年家里就有了好茶苗,农民有的是力气,只要日子有奔头,致富有途径,不怕没有好日子。”曹维德激动地拉着潘淑琴的手,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近两年,试马镇党委、政府按照“扩茶、稳药、强畜、优果”的战略,特别是今年开始在观音堂村、郭家垭村、试马街村、红庙村、荆家河村倾力打造现代农业园区,积极实施整村推进和一村一品项目建设,新建多处茶园和多个畜牧小区,发展各类种植养殖大户126户。目前全镇茶园面积达到2.3万亩,茶叶收入达到2399万元,占全镇总收入的15%,养殖业已占全镇经济总收入的48%。油茶5000亩,收入达到2000万元,莲菜产业1000亩,收入达到450万元,设施蔬菜200亩,水杂果产业800亩。这些产业的发展带动1656户贫困户,平均每户增收2000元。
同时,为了能给项目及时提供技术支撑,该镇还在全镇15个村办起技术指导培训班,定期邀请专家到村上为农民讲解种植、养殖技术,并提供致富信息。
产业跟着企业走
农民有了自身的发展项目,最主要的是产品要有销路。“开始我只是单一的种植茶叶,后来在政府积极引导下,我又办起了茶叶合作社,一年收入至少都在一二十万元。”八龙村的村民邱荣龙说。邱荣龙是全镇最早一批种植茶叶的茶农,随着茶业规模逐渐扩大,收益越来越好,加上自身勤劳能干,政府出面多方考察,及时掌握市场动向,积极引荐茶叶合作社,邱荣龙的合作社越办越好。因为他的茶叶在市场上受到极大的欢迎,附近群众也积极地投入到种茶的产业中。目前,该镇已经办起来6个大型茶叶合作社,茶叶销售也已形成了“农户+合作社+市场”的流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