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等都可能使人们的财产大幅缩水。投资有方,才能抵御通胀带来的财富贬值,获得超过通胀率的回报。
财富的拥有并非永恒,现代经济的发展在给人们带来创富机会的同时,也使人们的财产状况存在许多变数,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等都可能使得人们的财产大幅缩水
过去十多年的低通胀甚至通货紧缩让我们似乎忘却了通胀,习惯将钱存在银行,或追求不到3%的收益而购买长期国债。然而,近期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商品价格上调的信息不断地冲击着人们的耳膜,汽油、食糖、出租车、电力等价格纷纷上调,通胀真的要来临了吗?我们又该如何抵御通胀带来的财富贬值?
周期性通胀凸显
成本推动型通胀在全球蔓延。商品和能源价格持续上涨加大通胀压力。目前的油价为70美元/桶,比2002年上涨48美元。当能源价格长时间以较快速度上涨时,成本压力会逐步向经济体系的各层面释放,进一步传递到下游产品链,引起塑料制品、轮胎、化纤类日用品的涨价。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也因为油价高企而抬高,推动核心通胀率的上升。
流动性泛滥造成资产价格膨胀。全球三大经济体美国、欧盟、日本长时间处于低利率水平,宽松货币的政策下,货币的全球流动性大大增加且导致过剩,加大了通胀的预期。同主要发达国家主动货币扩张和流动性过剩不同的是,中国出现了被动货币扩张和被动的流动性过剩。巨大的贸易顺差导致外汇占款居高不下,货币供应量被动高增长。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大肆渲染,使全球资本以各种名目涌进中国,货币过剩的流动性洪水般流向资产领域,包括股票市场、期货市场、房地产市场等等,拉动资产市场价格上涨。
新兴市场低廉商品抑制全球通胀的效应正在逐步消退。在全球经济强劲增长的环境下,全球化产生的抑制通胀的效应正在减弱。新兴市场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对资源的大量需求,推动全球商品价格的上涨。同时,随着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重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低廉商品将受到限制,使得这些国家的生产成本趋向正常化。
投资有方抵御通胀
投资实业。钱只有投入到社会经济活动经过良性运转才能保值。若不参与经济运转,长期银行存款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通胀的来临而越来越贬值。
投资股票、基金。对于不精通实业投资或没有时间打理的人而言,股票和股票型基金投资是不错的选择。
有资料显示,美国 1980年-2004年投资股票的实际年收益率高达9.47%。很显然,从一个相对较长的历史周期看,战胜通货膨胀的较好金融工具主要是股票或者股票基金。在我国,股票型基金的实际运行结果也已初步显现了战胜通货膨胀的效果。1999年-2004年我国股票型基金(含混合型基金)的年均投资收益率是6.02%,远远高过同期的通货膨胀水平。
在选择证券投资抵御通胀时,应区分不同的通货膨胀水平。一般情况下,温和的通货膨胀危害并不大且对股票价格有助推作用。通货膨胀主要是因为货币供应量增多造成的。货币供应量增多,开始时一般能刺激生产,增加公司利润,从而增加可分派股息,股息的增加会刺激股票价格进一步上涨。但当通货膨胀率较高且持续到一定阶段,发展为恶性通货膨胀时,整个经济形势会变得很不稳定。这时,一方面企业的发展会变得飘忽不定,企业利润前景不明。另一方面,政府会提高利率水平,当商品泡沫破灭时,将进入一个所有资产价格齐跌的阶段,股价水平将显著下降。
投资黄金。在发生严重通货膨胀和灾害性事件时,黄金是较好的保值手段,而且黄金的全球可兑换性也保证了它的保值性。
相比金条、金币,“纸黄金”的贴水率更低,投资回报更能看得到,但一旦金价下跌,则肯定会亏本。以金条、金币等为主的实金投资就不一样了,无论是金价下跌还是上涨,回购的数量都不会很多。有人做过计算,在古巴比伦时代,一盎司的黄金可以购买的面包与今天相比基本一致,也就是说,经历了二三千年,黄金相对于面包而言保持了其购买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