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商品远期交易的重要工具,期货在20世纪80年代被赋予了更多、更重要的功能。美国芝加哥交易所和堪萨斯农产品交易所在此期间先后推出了欧洲美元期货合约和价值线股指期货合约,通过“现金结算”取代“标的交割”的方法,为金融期货的发展提供了制度和理念上的创新,随之而来的是国际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超过二十年的繁荣。
同时,中国证券市场在发展的初期就开始酝酿股指期货的设立,但由于市场多年的波动,和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的各种问题,使得中国的股指期货一直无法推出。
随着2005年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逐步走向成功,中国投资者的投资理念日趋成熟,中国股指期货的推出已经具备了必要的基础。在这样一个时期,作为证券市场重要参与者的基金公司,已经深刻地认识到中国证券市场将随着股指期货的推出而结束单边市场的状况,并得到迅速的发展。因此,各家基金公司在人员、系统和投资技术上积极准备,通过重新设计投资操作流程,把握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平衡,力求抓住这样的重大机会,管理因此产生的风险,获得巨大发展。
股指期货一般有三个主要的功能:套期保值、套利和投机。那么基金应该如何决定自己在股指期货投资中的策略呢?基金应该根据自身投资目标和投资策略的要求,在合理的资产配置前提下,充分利用人员和技术的优势,根据市场变化的不同状况,在上述三个方面进行操作。
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功能对基金而言是最重要的。证券投资基金,特别是股票型基金,根据基金合同及相关法规的要求,必须持有相当比例的股票资产(例如股票基金必须持有超过净资产60%以上的股票资产)。当市场发生较大幅度波动时,如果没有股指期货可以选择,基金必须选择卖出其所有可以卖出的股票资产,造成市场的巨大波动,并承担因此产生的各种冲击成本;同时被迫持有其法定要求持有的最低比例的股票资产,承担市场下跌产生的系统风险。若利用股指期货进行规避的话,基金经理只需要根据自身持仓情况和个股结构,选择相应的股指期货进行反向操作,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对系统风险进行对冲。同样,基金在对市场有良好预期的时候,也可以利用股指期货保证金交易的模式,用相对较少的资金进行操作,以较低成本获得较高效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通过交易所运作的股指期货采用“逐日盯市”的手法,基金在投资时除了对中长期投资标的的波动情况进行分析,还必须对短期的波动进行重视,以防止出现短期系统风险过高而破坏套期保值功能的情况。
“主动套利和投机”是未来基金利用股指期货进行赢利的另外两项选择。虽然市场对此有种种负面的看法(特别是投机),但若对基金参与“主动套利和投机” 进行全面否定也未免偏颇。因为股指期货在提供“规避系统风险”的同时,必然需要有投机者或套利者“接受风险”。而证券投资基金具有“信息透明,操作相对规范”的特点,而且在人员和技术上有着良好的准备,因此,证券投资基金只要在监管机构的指导下,在建立严格的投资流程和风险控制的基础上,完全可以承担部分“套利者”甚至“投机者”的角色,在为基金资产获得收益的同时,也可为推动股指期货的发展做贡献。
综上所述,随着股指期货等一系列金融衍生品的推出,中国证券市场将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但由于金融衍生品的定价机制复杂,标的品种数量庞大,需要具备必要的专业技术,并不适合一般投资者参与。而作为机构投资者的证券投资基金则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金融衍生品的投资,达到“无论牛市还是熊市都可以产生收益”的良好效果。因此,证券投资基金必将随着相应市场的逐步完善而进一步发展,为广大投资者提供更好的回报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