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国内的首只复制基金南方稳健成长贰号募集了52.57亿后,华夏回报二号紧随其后进入市场,一时间基金复制方案颇有流行的势头。从南方稳健成长贰号近9成的认购来自个人投资者来看,此种所谓“有历史业绩参考”的克隆儿颇得老百姓的推崇。
何谓复制基金呢?复制基金是英文Clone Fund的意译,又可直译为克隆基金,是指基金公司发行一只与其已发行的某只基金雷同的产品,新发行基金的产品说明书与基金合同都与原基金完全一样。复制基金会应用母基金的投资方向、投资目标、投资政策、投资策略、风险偏好,道理上复制基金与母基金之间存在着克隆羊“多莉”与其母亲相似的关联,也寄希望未来能获得相仿的业绩,问题是此种非先天基因决定的克隆关系会不会就像“冯京”与“马凉”一样,尽管看上去很像,却因两点之差构成了本质的不同。
从已面世的两只复制基金的招募说明书和基金合同看,复制基金并未对其具体投资组合有几成与母基金一致做限定,也未说明具体几年内复制基金与母基金的收益可以趋于一致或相差的空间,一切都要看基金经理将来如何操作。决定因素由基因主导变成外因催动,这就使得基金“多莉”长得到底有几成像基金母亲存在很大的变数,所以即使未来五年内母子之间回报相差很大导致基因突变,克隆的结果最终演变成略带血缘的远亲,也并非不可能。
因何而得偶,贰号?
复制基金在国外已有先例,复制的初衷有很多,例如针对不同的投资人群体、绕开市场监管在销售上造成的难题等等。其中,有一些基金产品历史运作比较成功,基本上已确立了江湖地位,此时基金克隆儿以“某某明星基金嫡传后人”的身份出现,摇旗之后总会招来母基金的信徒自四方投奔,如美国1990年问世的Fidelity Equity-Income II Fund。又如,由于不同市场监管,境内投资人不便直接投资境外基金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复制境外基金,绕开监管的同时达到了间接投资海外基金的目的。如新加坡在2002年7月金融改制前,境外基金公司只能通过在新本地注册一个新基金,使其具体投资与境外某基金基本保持一致,令其境外业绩良好的品牌基金在新加坡市场可以曲线营销,一些国家又称此种复制衍生品为喂养基金(Feeder Fund)或镜子基金,新产品相当于完全寄生在境外某只基金身上。
中国何以会引进境外的基金克隆技术呢?据晨星统计,截至6月30日,两位准妈妈南方稳健和华夏回报都保持着低于30亿规模的苗条身材,规模不算太大,其必须依靠复制之路来保护投资人利益,且同是中国境内市场也谈不上绕开监管的问题,显然孕育中国克隆基金的理由不同于国际上的无奈初衷。事实上中国复制基金的诞生基于更无奈的苦楚,那就是老基金面临的持续营销困境。投资人对于高净值基金的畏惧,导致众多老基金即使业绩出色也存在着规模萎缩的问题,在投资人教育尚长路漫漫的情况下,管理人想到了基金复制这条“曲线救国”之路,且发行此类新基金可以大大节约产品设计、申报评审和市场推广的成本,客观上也是推动了基金市场的发展。
基于中国复制基金诞生的特殊理由,很多人不禁会问若干年后贰号的资产规模如果同母基金一样急剧萎缩怎么办?持续营销下去是否会有叁号、肆号等克隆产品出现。韩国曾出现过类似的状况,当老基金遇到销售瓶颈时,基金公司便采取卖化妆品的策略,换包装、改名子,于是便有了基金N号,老基金也逐渐为投资人淡忘直至消亡,蓦然回首时投资人已记不清N号基金最初的血缘。中国会不会像韩国一样用此种方式不断推陈出新犹未可知,但从最新季报中各业绩优异的老基金规模均获得可喜增长来看,申购资金正在以业绩为导向正流动,表明中国投资人正走向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