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陈英良)漫步在洛南县仓颉太极广场,旋律优美的太极音乐、潇洒飘逸的太极拳、轻柔匀缓的太极扇,时常把我迷住。我便萌生了学习太极拳的浓厚兴趣。
时光匆匆,我学习陈式太极拳不觉一年多了。虽没有披星戴月、没有闻鸡起舞,但也算是历经了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自觉受益匪浅。
学习太极拳不是追求结果,而是体味其中的过程。起初,心急的我感觉学得太慢,恨不得几天学会,我的动作呆板、僵硬,照葫芦画瓢地反复模仿和比划着几个动作,却不知道每招每式背后的深刻内涵,确实有点耐不住枯燥和辛苦,总是心浮气燥,静不下来。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太极拳的学习需要循序渐进,功从苦中来,要勤于思考,善于揣摩,弄清拳理,只有专心其中,才能学好太极拳。我照老师说的,把前面学过的动作反复练习,不断地琢磨,不断地体味。
当看到其他拳友们打拳连贯自如,自己进步缓慢,内心好长时间交织着自卑和焦虑,觉得自己实在太笨。老师捕捉到我的心理又真诚地指出:古人云“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你才学习半年,进步已经很快了,功到自然成,相信你会做得更好。
从此之后,工作之余,我看视频教学、拳谱、拳论,反复阅读,仔细揣摩。认真比划着每招每式,不会就问,向优秀学员学习,向老师请教。练拳时特别注意“过渡、折叠、进退、顾盼,小撵步”等细小动作,在太极运动中比较好地把握“八种单劲、缠丝劲、开合劲”等太极要领,越来越觉得太极拳妙不可言。
拳友们都以为我学习太极拳只会是三分钟热度,耐不住枯燥与辛苦而放弃,但没想到我的决心、毅力如此之大。寒来暑往,不知流了多少汗,但我还是顽强地坚持了下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我的太极拳有了“行云流水、连绵不断”的舒缓感觉。“斜行”做得比较流畅;“闪通背”表演得刚劲有力;“掩手肱拳”的刚和柔较好的融合在一起;特别是“金刚捣锥”的震脚,恰是一声闷雷,声憾地面。上善若水,润物无声,太极精神如一丝甘泉渗入到我的心扉,我已融入到太极运动中,感悟到了太极神韵。练习太极拳已是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太极联谊会上,有拳友说,自练拳以来,走路轻松自如,头不晕,眼不花,血压也平稳了,练拳把生活练甜,身体练强,老了不给儿女添麻烦;有的说,脂肪肝已不是朋友,骨质增生也跑得无影无踪,身上的赘肉少了,再不为减肥而痛苦,身体也苗条了;有的说,练拳调节五脏六腑的气血,排除各器官气血的瘀阻……我认同拳友们的体会。我的体会是,太极拳练的是“精、气、神”,表现的是“情、韵、美”,学的是拳,练的是心,比划的是招式,体会的是哲理。拳理即人理,拳理要求“立身中正”,既适合练拳,也同样是做人的道理。
作为一名民事审判法官,我把太极拳理用于工作中,以化劲为基础,用柔迎刚和化刚等理念指导民事审判工作,从矛盾的两个方面看待问题,处理问题不偏不倚,遇到难题不推不避,碰到缠闹不浮不躁。我用太极理念化解矛盾,调解率直线上升,达到了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
练习太极拳,我对生活感悟更深了,对审判工作理解更透了,我更加热爱生活和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