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程 刚)杨克锋今年56岁,在三要镇九泉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已经九年了。九年以来,九泉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村容村貌大大改观,农民生活逐渐殷实,成为洛南县的新农村建设的明星村,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奖励,一个个成绩的背后凝聚着村支部书记杨克锋的心血和汗水。
2005年10月,杨克锋放弃多年苦心经营的小商店的红火生意,临危受命担任了九泉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伊始,面对着村干部办公无场所、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的现实,他没有退缩,毅然坚决地接过了这根接力棒。“既然乡亲们、党员们信任咱,上级领导支持咱,再大的困难咱也能克服,决不能辜负领导和乡亲们的期望。”杨克锋作出了这样的承诺。
为了尽快打开工作局面,他通过走访群众,找清了阻碍村经济发展的原因是村班子凝聚力不强。于是,他和两委会成员逐一谈心,帮助大家解决思想上的疙瘩,工作中他小事征求意见,大事集体研究,各项工作做到民主决策;村务管理上坚持村务公开,民主决策,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按时公开账务,接受群众监督。扎实的工作,过硬的作风,使他上任不到半年,就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和支持。
村经济基础薄弱,他带着班子成员和群众代表外出参观学习,在他的带动下,有两户群众兴办了预制板厂,年收入达10余万元。看到村民有长期种植中药材的习惯,他和村干部多方奔走,与天士力集团签订合同,在村里建立了天士力丹参基地,发展丹参和板兰根200余亩。他还积极引导群众大力发展袋料香菇,目前已发展16户,年收入达80余万元。九泉豆腐是这个村的一个特色优势产业,清洌、甘甜的九泉河水为豆腐加工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为了使久负盛名的九泉豆腐打开市场,他与农业和科技部门多方联系,组建了九泉豆腐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九泉豆腐打开了销路,现在九泉豆腐已走向县市、省城,该村豆腐产业年收入达50万元。
几年来,他和其他村干部上县跑市赴省,积极争取项目,不断加强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先后投入7万元,拓宽沙石路7.5公里,全村基本实现水泥路全覆盖。投资100余万元,实施了1.5公里的通达工程,架设桥梁5座,建桥涵5处,修复水毁河堤1000米。同时实施了农村电网改造,解决了805人的正常生产生活用电。为了改善山上和沟峁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对川口、水磨、杨湾三个组46户,184人先后进行了移民搬迁。在新建成的川口移民小区,漂亮的小洋楼集中连片,潺潺溪水从新村边缓缓流过,成为三要镇一道靓丽的风景。
“管住自己的嘴、手、腿,坚决做到不该吃的不吃,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这是杨克锋支书经常给村两委会成员说的一句话。九泉村专门设立了财务管理人员,严格资金使用、报销、报账制度,并进行财务公开。制定的制度,他首先自己做到,在争取项目过程中,有好多次他出差都是自掏腰包,有时没有钱就从妻子的小卖部拿,妻子难免生怨气,经常说小卖部就是给村上办的,自己都成了不拿工资的打工者了。但说归说,妻子心里还是一如既往地支持他的工作。
经济有了起色,他又多方协调争取资金,为村里修建了五间两层办公室,建成了集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村文体广场,购置了健身器材,让群众茶余饭后也享受到了城市才有的休闲、健身和娱乐。每逢春节,村里都要举办村民运动会、广场舞和村民联欢晚会,村干部和村民们共同联欢。
如今,人们走进九泉村,平坦宽阔的水泥路像飘带一样飘向大山深处,绿荫掩映下那一排排楼房养眼洋气,新建的村委会大楼庄严气派,享受着新生活的村民们喜笑颜开。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崭新的九泉村焕发出勃勃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