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原则,以镇为主导,结合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配套、城镇化建设、农村环境保护等多重需要,开展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实现村庄建设规划与土地总体利用规划、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科学地衔接。在规划编制中,一方面要顺应城镇化发展走向,着眼长期发展需求,高起点规划,优化村庄布局,留足发展空间,特别是充分考虑产业、生态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避免盲目建设、先拆后建和无处可建的问题,确保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要根据不同地域资源承载能力、人文历史特点和未来发展走向,合理控制建设规模,避免贪大求洋,超出建设能力和发展需求。同时加大规划执行力度,坚决遏制无序建设、盲目建设和乱占滥建现象,确保村庄建设健康科学发展。
落实迁后资源恢复制度。对搬迁入新村庄的户,旧房除可用作产业开发外限定时限迁后拆除,恢复原有地貌,减少土地资源浪费。对搬迁规模较大的新村创建新型社区,对迁入规模较小的纳入迁入地行政村管理。通过建立管理组织,统筹解决迁入群众生产生活问题。
谋划荒置资源开发
农村荒置资源既是村庄变迁中的问题,又是农村产业发展的一个机遇,要把农村荒置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整合零散土地资源,引导当地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群众回乡创业,兴办家庭农场,推进规模经营。引导企业和经济实体采取购买或长期租赁方式,利用农村闲置资源创办农业企业,在开发当地资源的同时,就地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充分利用一些偏远村土地丰富、生态良好的优势,通过建立互助组织、协会等方式,引导当地群众积极发展生态立体农业,培育特色产品,建立稳定的本地产业。对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村落,制定保护计划和措施,特别是结合旅游业发展,在保护的同时,积极开发利用,建设一批乡土气息浓郁、文化底蕴丰厚、田园风光宜人的村落,在沿续历史文化传承的同时,使传统村落成为旅游业的重要资源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