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投资者逢“新”就买,而不顾基金公司管理的能力、目前的市场状况,显然欠缺理性。没有研究数据能表明新基金的业绩会更优,更有上升潜力。投资者切忌随大流,把新基金当新股发行来买。
2006 年基金的良好表现,激发了投资者的热情。
基金带来财富的故事口口相传,笼罩在基金身上的光环正在快速放大。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去年开户人数增加1.5倍的基础上,今年1月份基金开户数更是出现了爆发性的增长,净增加203万户。1月末总户数比去年底增加了55%。大量的资金正从各家各户、各种渠道纷纷流向基金。1 月末的基金管理规模基本突破了1.1 万亿元。
基金重启发行
2月恰逢春节,国内股市大幅震荡,高低幅度达到500 余点。节前一路走高,节后出现10 年来最大单日跌幅,上证综指3000 点得而复失。深圳市场因没有大盘指标股的拖累,表现强于沪市。2007 年首只银行股——兴业银行再创申购资金的记录,网下及网上冻结资金总量高达11633亿元,超过了此前中国人寿创下的8325 亿申购资金纪录。日本央行升息和中国大陆股市的震荡,引发香港市场的波动,恒生指数和恒生国企指数双双走软。
在新基金发行断档一个多月后,建信优化配置等5只股票型或进取型基金重启了新基金的发行。尽管股市出现大幅的震荡,但基金投资者的热情丝毫未减。在投资者眼中,新发基金甚至成了市场上的“稀缺资源”。无论新发基金公司规模大小、历史业绩高低,全都引发基金投资者排队购买,在数小时内就募集到100亿元的发行限额。基金投资者急于进场的迫切心情和选择上的盲目都得到清晰的体现。
为此,中国证券业协会3月12 日编印了《基金投资者教育手册》,告诫投资者不要把预防性储蓄投资到高风险的资本市场中,更不要抵押贷款进行投资。管理层对于目前基金投资中的风险和问题再次提出了警示。
众基金表现各异
虽然开放式基金再度全线上涨,但受股票市场大幅震荡的影响,各基金的涨幅已经明显缩小,表现也不及各主要指数。股票型、进取混合型、灵活混合型、平衡混合型基金分别上涨3.70%、2.20%、2.34%和2.01%。明显低于沪深300指数6.68%的月涨幅。股票型基金中,去年成立的三只新基金红利ETF、华安宏利和易方达深证100占据前三位。进取混合型基金中,华夏大盘精选继续占据第一。无论是股票型还是混合型基金,业绩分化依然明显。市场高位震荡使基金的操作方法也出现分化,个股表现差异的加大也加剧了基金业绩的差异。
货币市场基金表现与上月持平,只得0.18%的月回报。
QFII A股基金表现也不尽如人意,进入统计的7家QFII基金以人民币计算的平均总回报亏损1.63%,出现近7 个月以来的首次月度亏损,大幅低于国内股票型和混合进取型基金的平均回报,更低于深圳300指数的涨幅。其最近6 个月的总回报缩小到76.59%,被国内股票型基金反超。上月的冠亚军日兴AM中国A股基金和日兴中国A股基金2号本月表现垫底。从侧面反映了股市个股的剧烈波动。iShare新华富时A50中国基金最近六个月98.18%的总回报依然遥遥领先。QFII基金的最新资产规模达到51.72 亿美元(未包含荷兰国际中国A股基金和星展银行中国优势A股基金)。
而封闭式基金由于前期折价率较高,加上3 月底是封闭式基金公布年报和分红方案的时间,因而吸引了投资者的眼球。封闭式基金2月的市价表现出色,上证基金指数上涨7.40%,超过了沪深300和开放式基金的表现。
追“新”,欠缺理性
将基金的管理规模除以GDP 或者除以一国的储蓄存款总量,得出一国的基金渗透率指标。尽管中国基金业近年发展很快,但中国的基金渗透率指标要达到亚洲的平均水平,在目前的基础上,规模至少还可以增加5倍。中国基金业的发展潜力还非常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