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爆发性增长往往带来行业发展的波动,考验基金公司的管理能力、应对能力。面对基金投资者的爆发性增长,面对资金的大量涌入,在管理费收入大幅增加的同时,基金行业要预防潜在的风险隐患,要考虑热情退潮后的应对。2001年以来,证券行业已有过深刻的教训。2004年发行了百亿基金的几家公司也或多或少感受到波动的磨难。2006 年货币基金的大额赎回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基金投资者对基金的风险收益水平要有客观理性的认识。历史统计表明买基金盈亏的可能跟股票指数盈亏的可能差不多。2006年股票型、进取型基金的平均涨幅与上证指数130.43%和沪深300指数120.02%的涨幅相比基本持平,并未明显超越。虽然是分散投资、专业管理,但是基金的盈亏与股票指数的盈亏是差不多的。这就是买基金的风险收益水平。基金既没有稳定的利息,也并非很多投资者想象的那样低风险,尤其是目前市场热衷的股票型基金。股票涨时,大家赚钱,股票跌时一样亏钱。
投资者逢“新”就买,而不顾基金公司管理的能力、目前的市场状况,显然欠缺理性。没有研究数据可以表明新基金的业绩会更优,更有上升潜力,净值1元的基金并非就比净值2元的基金更安全。
因为基金公司往往会将各种资源向新基金倾斜。例如,安排业绩优良的基金经理,投入大量的市场宣传。但是投资者在购买前要对基金公司的管理能力、拟任基金经理的以往业绩、产品的风险收益水平等有个了解。切忌随大流,把新基金当新股发行来买。
相对于新基金,老基金往往有更长期的历史业绩可以来证明其管理能力,基金规模大小也更合适,还可以提供更多不同风险收益水平的选择,这对于投资者来说更重要。建议投资者根据不同的投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
在目前的调整市中,投资者、基金公司、管理层都可以有时间冷静地思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经历了狂热和冷静的循环,中国基金业发展的基础应该更加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