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资产留给孩子,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但留给孩子财富时,怎样才能对孩子有益无害呢?若能规划妥当,那么在资产转移及遗产继承时可避免诸多麻烦。钱多也不“烫手”,关键看富翁对金钱的态度以及如何合理规划。
美国首富巴菲特:“我每个孩子大学毕业后,都只留给他一百万。
其它500亿美金,全捐给慈善机构。”
中国香港首富李嘉诚:“每个孩子,我都资助1000万给他创业。其它资产,成立基金,资助各类教学机构。”
他们不约而同都做了同样的选择——传给孩子智慧,将金钱留给孩子,只会毁他一生。留足够给孩子生活,但不够他们去挥霍。
大多数人对遗产规划感到陌生,华人文化更是忌讳谈到死亡,这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有关,但是死亡却无法回避。合理的遗产规划有助于安排好身后事,保障家人生活,让财产分配充分体现自己的意愿。而把资产留给孩子,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但留给孩子财富时,怎样才能对孩子有益无害呢?若能规划妥当,那么在资产转移及遗产继承时也可避免诸多麻烦。
富翁青睐信托基金
在美国,富人们往往通过家族基金信托这一免税的慈善性特设独立法人来完成捐赠。家族基金会的独特之处在于,一方面它由家族成员严密控制,属于纯私有的非营利机构;另一方面,它通常并不直接向有救助需要的个人发放捐款,而是通过自己选定的慈善团体来完成的。因此,家族基金会通常会根据价值理念、服务宗旨、管理效率以及捐款的发放和使用效果等质量指标对申请接受捐款的慈善团体进行调查后,挑选符合要求的机构。
同样热爱信托的还有“超人家族”李嘉诚一门,李嘉诚曾两次将价值67亿多港元的上市公司股票,从私人名下转移到家族信托基金之内,而这个家族基金的受益人除了他自己外,还包括他的两个儿子李泽钜及李泽楷。市场人士分析,调整家族信托基金的持股量是香港富豪的一贯做法。把个人资产注入家族信托基金之内,方便日后管理,也省去了财产让渡的费用。除此之外,李嘉诚的信托基金,还能用以收购一些商业项目,而这些操作是不需要向董事会及股东报备的,更无需向市场公告,类似这种通过家族信托管理名下资产的做法,在私人公司中极其常见,亦是对个人财产的合理保护。
信托的另一个吸引人之处是可以取代遗嘱,避免预立遗嘱与遗嘱认证程序的公开。信托基金成为富裕人群安排后代财富继承的有效方式,由信托管理人统筹管理资产,减轻甚至豁免遗产税(信托名下的资产不会被视为遗产)。对于委托人而言,“全权代管信托基金”赋予受托人许多弹性,使其可根据外部环境的转变灵活处理信托基金,因而受到了私人银行的大力推崇。
合理规划遗产
境外的富人们热衷通过家族基金信托来打理自己的巨额财产,那么国内的富翁是如何打理自己的财产的呢?
60岁的周先生是北京一家连锁餐馆的老板,在北京不同的区域拥有10多家餐馆。他是主要股东,占40%股份,身家约为2000万元至5000万元。周先生同前妻有一个25岁女儿,在集团里任经理之职;现任妻子28岁,同周先生育有一子,刚两岁。
周先生在北京拥有4套房产,两套自住(前妻及现任妻子),两家餐馆都位于繁华地段,现值超过700万元。现金约有500万元,都存在银行。菜馆每年利润约为500万元,他可分得200万元,并且都有得力助手在管理。每个店长,都有利润分成。周先生只需看看账本,提些意见,他几千万资产的可能受益人有:前妻,50多岁,在管理第一、二、三店;大女儿,25岁;现任妻子,28岁,家庭主妇,未参与业务;小儿子,两岁。
家族事业能继续性经营下去?前妻、现任妻子及两个孩子的利益如何分配?留给孩子什么,人生智慧,家族事业,或是财产?多余的现金在银行,能多一点产出吗?这些都成了周先生经常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