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域外媒体聚焦商洛

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筑牢四个根基

2015-12-24 10:11:11 来源:陕西日报

  一是做好可持续发展行政村的普查。行政村是我国政府为了便于管理,在乡镇政府以下建立的最基层的农村行政单元,是全体村民聚集,共同占有资源从事生产生活的公共环境。这样一个环境能否满足人居需要,可否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等各个方面,通过加大投入实施改造,能否打破贫穷往复的恶性循环,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否则,就要采取整体搬迁撤并销名的策略,实现脱贫摘帽、阻断贫困的目标。

  二是做好永久居住地普查。中心城市、县城镇、建制镇是功能配套相对成熟的永久居住地,应弄清其开发空间和落户增容能力;还有规模相对较大的自然村落,乃是经过自然淘汰留存下来的相对安全可靠的永久居住地,也是传统产业与现代农业的承载地和衔接点,应弄清其整理扩容潜力以及周围资源的承载能力。弄清“两个能力”,为贫困人口易地搬迁脱贫一批安排可靠的出路。

  三是最为重要的产业资源及现状的普查。不仅要从农户家庭占有资源、从事经营的项目入手,弄清资源潜力、产业种类、产业规模、分布状况,还要弄清专业大户、合作组织、龙头企业这些产业骨干的数量与分布状况,产品开发与市场营销现状,为在脱贫攻坚战中强弱补缺、形成优势、加快发展、带动增收、实现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提供可靠的依据。

  四是整合资源为脱贫攻坚所用。全面普查国家通过各个系统和部门实施的民生惠农政策,下达的资金,制定出一系列办法和措施,将这些资源和资金有效加以整合,按照“五个一批”的要求对应落实到脱贫攻坚行动之中,使其发挥优势,提高效率。

  必须筑牢脱贫规划的根基

  打赢脱贫攻坚战,兜底救济不可少,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不仅要制定计划和实施方案,利用各种救助性、兜底性的民生保障政策解决失能贫困人口低水平的脱贫问题,更要制定科学的攻坚规划,推动长远的发展,解决有能力的贫困人口高标准可持续的脱贫问题,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脱贫攻坚规划不同于以往的扶贫规划,不能是空中楼阁束之高阁,必须筑牢根基接地气,具体到每一个贫困户、每一个项目、每一个环节。攻坚过程中,要一户一户、一个项目一个项目、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去落实和兑现。

  一是总体规划绘蓝图。要站在城乡统筹发展,人居、产业合理布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高度,搞好总体规划,绘制出一幅脱贫致富实现小康的宏伟蓝图,指引着全市脱贫攻坚向着农村民居城镇化、产业增收长效化、基础设施便民化、农民素质技能化、社会事业功能化的目标前进。要深入贯彻中央“五个一批”战略,分类施策,精准推进。对于地处边远,资源匮乏,物候环境差,人的生存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文明相悖的行政村、居民点,坚决实施,实施生态恢复保护工程;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村镇,要以人为本,产居配套,集中财力,重点建设,加快发展。

  二是移民规划剜穷根。生存发展,脱贫致富必须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对于那些长期以来基础设施建设无法改善,增收产业没有条件培育,自然灾害频发导致不能稳定脱贫的贫困人口,必须通过移民搬迁的手段,实现易地脱贫;对于资源承载过重的村和组,要通过移民搬迁的办法,腾出发展空间,实现生态修复,以解决“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问题。识别在册的贫困人口中的搬迁对象要详细规划,通过中心城市扩容安置多少,各县城镇扩容安置多少,建制镇增容安置多少,大的村镇改造增容安置多少;哪些人安置到中心城市,哪些人安置到县城镇,哪些人安置到建制镇,哪些人安置到与产业基地紧密联系的村镇,规划中都要逐一掌握意向对接到户。安置房的建设,在城市、城镇、建制镇、村镇之间进行统筹安排,既要结合城市和小城镇棚户区改造,还要结合农村旧村改造,着眼长远,节约土地;既要重视安置房的建设,还要考虑就业渠道的开发,规划配套公共设施和主导产业,使小城镇和移民村体现出浓厚的产业文化特色。哪些人从事公益岗位,哪些人从事商业饮食经营,哪些人从事流通服务,哪些人从事种养业,哪些人从事加工业,哪些人进入企业和园区就业,做到人人有岗位,收入有着落,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